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香港建故宮文化博物館:為反而反?

香港政府決定將於西九文化區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長期展示由故宮博物院借出的藏品。這決定當然有人支持,亦有人反對,不過,反對的理據卻令我莫名其妙。

報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指:「你估香港係中南海咩!」不明白其邏輯,北京故宮亦不是在中南海裡。

另外,報導又指「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認為,本港是中西文化融合地方,把故宮文化博物館『夾硬』塞進西九文化區是不倫不類、格格不入,遊客亦會感到好奇怪。」

陳偉強難道不明白「中西文化融合」的意思?抑或認為西九巳有太多中國文化色彩(包括M+?),再引入中國文化不應該?

一個是議員,一個是講師。世界是不公平的。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擾民的歐盟法律規定

最近留意到,我的網誌的服務提供者,有以下消息:


根據歐盟法律規定,您必須讓歐盟訪客瞭解您的網誌所使用的 Cookie。在多數請況下,相關法律同時規定,您必須取得訪客同意才能使用 Cookie。

我們特別在您的網誌上加入了一項通知,說明 Google 使用了特定的 Blogger 和 Google Cookie (包括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和 AdSense Cookie)。

您有責任確認這項通知是否適用於您的網誌,以及這項通知是否能如預期顯示。如果您採用其他 Cookie (例如您加入的第三方功能設定了其他 Cookie),這項通知即可能不適用於您的網誌。

這段文字相信對大部份人來說,都是不明所言。「Cookie?曲奇餅麼?」、「網誌為什麼會有關曲奇餅?我可從來沒要求亦不明白為什麼要使用曲奇餅啊」......

「您有責任確認這項通知是否適用於您的網誌,以及這項通知是否能如預期顯示,」可有點強人所難。

但這「歐盟法律規定」,可亦很是野蠻,試想想一個訪客,去造訪不相識的人家,但卻要主人家必須去遷就這訪客,合理嗎?例如這訪客是食素的,他去訪問人家,難道不是他先弄清楚這家人是否有提供素食,而不是要人必定去配合他,否則犯法?

另一方面,當歐盟的公民見到網站說要用 Cookie ,他會怎樣?他懂得決定有沒有問題嗎?他會因為要用 Cookie ,而不去探訪想去的網站嗎?是幫了這歐盟公民,還是令他增加了無謂的煩惱?

現在歐盟今天單方面訂立這法,明天又難保訂了什麼新法,這在互聯網無遠弗界的世界,是否公平、是否合理、是否民主?

我相信現在這 Cookie 要求,Blogger (即 Google)巳提我解決。若果我是自己架設的網誌,如未有滿足要求,不知歐盟會如何執法。

總的來說,這法例:橫蠻無理、不切實際。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民主選出的認受性

泛民一向喜歡說:民主選舉選出來的,才會有認受性。

這兩天,特朗普獲選美國總統後,抗議、反對、示威不絕,有不少加州人要搞獨立.....

泛民說的民主選舉認受性,去了那裡?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特朗普勝了!!!

嘩,特朗普 Donald Trump 竟然勝出了美國總統大選!!!

此君的道德水平明顯有問題,不過他的對手希拉莉克林頓的誠信亦不見得很好,難怪兩人都得不到過半美國人的信任。這次選舉,對美國人來說,是兩個爛橙選一個,相信有不少人投的不是對被投票者的支持票,而是因為要反對另一候選人。

這次選舉正正顯示民主制,亦會出現兩個爛橙的情況。



對宣誓要求的釋法

人大對基本法104條作出解釋,令一些明顯反政府、反中央的議員有機會失去議席,於是泛民及反中央的議員、政客及支持者,紛紛走出來,把這次釋法說成很不對、很大影響。

基本法104條要議員宣誓,那麼梁頌恆、游蕙禎等人的「宣誓」,算不算是宣誓呢?

什麼是宣誓?為什麼要宣誓?宣誓是一種表態,是一種承諾,不是讀了一篇誓辭便是。梁、游等人不只沒有正正當當把誓辭讀完,還要整蠱作怪,目的就是要告訴其他人,他們是沒有心去宣誓。所以究竟他們是否真心宣誓,應該是沒有爭議。

口頭上馬虎又不尊重地讀了誓辭,不等於宣了誓,甚至可能算是發了假誓,那是明顯達不到議員要宣誓的要求,那取消他們的資格,是很合理。

今屆立法會到現在都不能正正經經開大會,正顯出這些反政府議員的「功能」。再這樣下去,香港會怎樣?是反政府份子得償所願,還是中央宣告「一國兩制」玩完,香港回歸「一國一制」?不知那是否反政府份子想要的結果。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新九巴網頁:差!

最近有需要查一下某巴士路線的收費、轉乘優惠等,以往在九龍巴士公司的網頁,只需輸入路線號碼,便可顯示路線資料、時間表、收費等詳盡資料,但不知那時起,巳經不能直接輸入資料,要慢慢地從地圖上去選擇該路線途經的站頭,再從站頭選擇該路線,資料亦不完全,網頁反應又慢,離開網頁又要確認(這種煩人又落伍的設計現在巳很少見)!

不知是誰的設計、是誰批准這設計,新不如舊,差很多!

差!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流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昨天,立法會建制派議員利用流會去阻止梁頌恆和游蕙禎再次宣誓

以往,流會都是由泛民利用作為手段,但流會不是泛民或反政府者的專制,建制亦可以用。另外一樣泛民經常用的手段:拉布,他們開了這先例,將來就算建制成為少數派,就算反政府者上台執政,建制派亦可以用拉布去阻礙他們施政。

至於梁國雄用午餐肉用去批評建制流會,亦可算是跟隨王國興的手法,但他卻把午餐拋擲向建制議員,與王國興以午餐肉作為形象表現手法,是高下立見,粗鄙本質令他成為東施效顰。

可能,就樣今屆4年立法會一直亂下去,讓這4年白過,到2020年再換屆,看看到時香港人會否醒覺。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幼稚港獨議員

港獨本身巳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新一屆獲選的港獨派議員,再以挑釁性的行為,貫徹他們的幼稚表現。他們就像一個青春期反叛少年,就是要做些令父母傷心和不快的動作。他們宣誓時以侮辱中國的字眼,隨了發洩情緒,令中國人更加討厭他們,看不到對他們的港獨訴求有何幫助。

這事令我想起2012年緬甸昂山素姬和她的黨友獲選進入國會,最初亦不願意宣獨有「safeguard the constitution」的誓詞,因為他們覺得 constitution(憲法)不民主,但最終亦照讀了,進了國會,更在今年2016年成為執政黨,一步步在他們的民主路前進。

昂山素姬的政治家智慧和務實,對比這些港獨議員的發爛渣手法,高下立見,亦顯出誰是真心為人民,誰只是政治演員騙市民。

報導說其中一個港獨議員梁頌恆推說是口音問題,是想自欺欺人,敢做不敢認。

另一個港獨議員游蕙禎在誓詞中加入 fucking,她之前巳有扑嘢論,今次再講 fucking,看來滿腦子都是扑嘢,像是性飢渴,其實她去日本或美國當AV女,會比當議員更稱職,更能寓工作於娛樂,而她的選民能更飽眼福更開心。

香港人選出這樣的議員,令香港政治愈來愈一塌糊塗,是自作自受。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滙豐網上銀行的「保安問題」設定

最近登入滙豐的網上銀行,被迫設定「保安問題」和答案,目的是當將來如果忘了密碼被鎖了網上戶口,可用作解鎖用。

那些「保安問題」是預設的問題,有兩條,每條有以下選擇:

第一條:
  • 您最喜愛的球星是誰?
  • 您最景仰的人是誰?
  • 您最喜愛的書本是甚麼?
  • 您最喜愛哪一齣電影?
  • 您最喜愛哪一個電視/電影角色?
  • 您最喜愛的作者是誰?
  • 您最喜愛哪一首歌曲?
  • 您兒時最喜愛哪一齣電視節目?
  • 您最喜愛的歌手是誰?
  • 你最年長的表/堂兄弟姊妹的名稱是甚麼?

第二條
  • 您最喜愛的花卉/植物是甚麼?
  • 您最喜愛的歷史人物是進?
  • 您最喜愛哪一家餐廳
  • 您最喜愛哪一個城市?
  • 您最希望退休後在哪一個國家生活?
  • 您最喜愛哪一個渡假勝地?
  • 您最希望探訪哪一個國家?
  • 您外祖母的名稱是甚麼?
  • 您的第一位男朋友/女朋友的名稱是甚麼?
  • 您最喜愛哪一個網站?


見到這些可選擇的問題,很是發愁。大部份都是問「最愛」,對不起,我不知自己最愛是誰、是什麼。你硬要問我,我今天選擇了、將來恐怕記不起。而且,如林子祥《最愛是誰》中所言:「誰人是我一生中最愛,答案可是絕對?」,今天的最愛,將來可能會由新的最愛所取代。

問「最喜愛的花卉」,恐怕男性通常都沒有。有想過「退休後在哪一個國家生活」的,恐怕是上了年紀,還要有可觀身家吧?

最肯定有答案的,可能只有「外祖母的名稱」和「最年長的表/堂兄弟姊妹 」。當然,如果你沒有向你現任隱瞞過第一位男朋友/女朋友是誰,那「第一位男朋友/女朋友的名稱」亦可以用。

我覺得這些問題,似是西方人才常用的問題,是翻譯了硬套給香港用。

我記得以前曾有個網站,問題也可以自己設定,那便簡單得多。如今這些,設定了可能等於沒設定,因為可能一段時間之後會忘記了設定的答案,將來不知要怎樣找銀行搞。

如果滙豐是真的從客戶著想,可以做得更好。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關於港姐曾網上爆粗

今屆(2016年)香港小姐冠軍馮盈盈曾經於佔中期間,在網上以粗口留言鬧警察和反佔中者,她的爆粗行為,當然獲得佔中支持者(黃絲)力撐,說她「真性情」、「貼地」。今天見到新聞,上屆港姐麥明詩亦撐她,還批評人「別在道德高地批判人」,而馮盈盈希望「即使立場意見不同,大家應有包容態度」。

地道香港人當然識廣東粗口,但我日常都不會講,亦不需要講。小學時候年少無知還有說一下,到中學以後巳經戒絕。當然,自己的生活、工作圈子的親朋,大部份都不是粗口之人,亦令我明白粗口不一定要講。如今,就算意外講了,亦只會一、兩個單字。我對於「小人老味」尤其反感。禍不及妻兒,何況人家老母?人家老母可能一把年紀,還要畀你小?

「別在道德高地批判人」?不說粗口很難嗎?是高道德要求嗎?可能是對慣於講粗口的人來說,要不說很難,正如吸煙、吸毒濫藥、性濫交者,要戒很難,於是反轉說服自己及想說服他人:講粗口很正常、是廣東話文化、是貼地。

如果說「講粗口」很「真性情」、「貼地」、「人人都做過」,那港姐不妨公開挖一下鼻孔鼻屎,相信那些人都會讚做得好,因為「真性情」、「貼地」、「人人都做過」。

且不說講粗口是否有問題,但肯定是有爭議性,起碼會被部份人覺得粗鄙,那用真實身份在網上公開爆粗,是否明智?是否有智慧?

馮盈盈這幾天的言論,有昨非今是的後悔感覺。如果今天真心覺得「即使立場意見不同,大家應有包容態度」,不是以虛偽去為之前粗鄙欠自制力欠智慧解脫,相信她再不會貿言爆粗去罵不同政治立場的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朱凱廸稱收「死亡威脅」

朱凱廸聲稱收到「死亡威脅」。

誰會恐嚇他呢?為什麼呢?

是因為他是票王?最多把「得到八萬四千一百二十一票」常掛在口邊的,就只有他自己吧?雖然他是票王,又如何?市民投票,多數不是因為政綱,政治考慮多於一切。八萬多票又如何?王國興輸了亦有二十三萬多票;上年的新界東票王梁國雄,今年在出局邊緣掙扎。「票王」又如何?

他又聲稱被人恐嚇,「其中一次更揚言『9月4號後就會郁你』」,為什麼是9月4日後?因何要「郁」他?為什麼他當時不去報警?

真的想得到保護,真的想將恐嚇和行兇者繩之於法,不應高調報案,將事件在傳媒廣傳,說自己好驚,大大力打草驚蛇。正確和有智慧的做法,是暗中報警,讓跟蹤者和恐嚇者繼續行動,讓警方將他們拘捕,抽出元凶。如果他真的是被人恐嚇,如今如此應對,不是出奇地蠢,便是出奇地無能。香港人民主選舉選出這樣「有質素」的票王,真是盡顯民主普選的「優點」。

另外,我作為朱凱廸參選區新界西的選民,收到各個候選人的選舉刊物,這些我想沒有很多人有興趣看,很不環保的物品,朱凱廸這聲稱很愛大自然很注重環保的人,亦隨波逐流,但最諷刺的,是他竟然中、英文版本各寄一份!中、英文版本都寄,不但不環保,更浪費選舉費,難怪在眾多新西候選人中,隨了他,只有田北辰亦是中、英文版本都寄。

究竟,這票王是不是真環保?

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2016立法會選舉的感想

對於2016立法會選舉的感想:沒有什麼感想。

反政府的議席多了數席,建制派失了數席。政府應該會被立法會繼續阻礙施政,發展處處受阻。大部份香港人既然選擇這條路,希望他們有準備去承受結果。

昨天中午香港電台第一台有一個關於今次選舉的節目《2016立法會選舉-投票日直擊》,其中有訪問投票市民如何選擇投票給誰,市民都答得很理性,不是盲目投票,但是問到知不知道立法會有幾多個議員,沒有那個答得出是70。這正正反映出香港人其實對政治沒有真正興趣,只是憑感覺去投票。(有興趣可聽該節目的一年內重溫

大部份香港人都是求求祈祈去看待政治,我亦無謂太認真,自尋煩惱。要不了,一走了之罷了。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2016立法會選舉日

巳經於中午投了票。

對今次選舉沒有什麼興趣,雖然經過佔中這政治風波,但政治形勢沒有很大改變。投票算是盡自己力量去抵抗想拖垮香港的邪惡勢力。

見到民調,不少激進份子都有不少優勢,尤其見到某個候選人,一向在論壇都邏輯矛盾,言不成理,只懂在別人說話時高聲疾呼去掩蓋對方聲音的大學講師,民調一直顯示能穩奪議席,很是意外,亦對香港市民失望。不過,這些反政府激進份子搶的,都是傳統泛民的票,所以這些傳統泛民一直向市民灌輸的港式民主養育出來的暴民政客,反咬他們一口,算是養虎為患,自作自受。借用黃毓民常說的:養狼狗咬春袋。抵死!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獨立的先例

歷史上,獨立成功的國家,只有兩種途徑,一是主權國自願讓地方獨立,否則只有打獨立戰。

有些港獨份子喜歡拿蘇格蘭和新加報來做例子。其實蘇格蘭可進行獨立公投,首先要宗主國英國願意,可看看北愛爾蘭和英國打了多年死傷無數的遊擊戰和恐怖襲擊,還是不能獨立,可見就算是英國,也不是地方說要獨立便獨立。

新加坡的獨立,其實是被馬來西亞解除與新加坡的關係,新加坡是被宗主國迫走,李光耀當年是流著淚,被迫獨立。

港獨,不只是香港700萬人的問題,也是13憶中國人國土完整的問題。香港人真的願意為港獨去打一場沒有什麼勝算的獨立戰而死傷嗎?

另外,克里米亞公投脫離烏黑蘭,加入俄羅斯,被說成「被吞併」,只因為烏黑蘭不願意其獨立,西方國家和媒體亦不尊重克里米亞公投的結果,當然俄羅斯是西方的敵人亦很有關係,如果克里米亞是併入西方國家,相信又會被說成沒有問題。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校園與港獨

要求學校和教師不應在校園進行、推動或者鼓吹港獨,被那些別有用心的教師和學生說成:政府不准他們討論港獨。

連「進行」、「推動」、「鼓吹」和「討論」都不懂得分別,是什麼水平的教師和大學生?是真的如此不濟,還是有心歪曲政府的意思去欺騙大眾?還有一種可能:這些人一向只有「鼓吹」和「推動」,不會討論,在他們的認知中,「討論」就是「推動」,不明白兩者分別,現在很是苦惱。

另外,基本法23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港獨」一定是「分裂國家」的行為,現在只不過是23條還未立法,將來一定要立法,搞「港獨」就算這一刻未犯法,將來一定犯法,老師們為何要將學生引進將來必定違法之路?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選舉主任應否搜證調查?

聽到港大法律系教授張達明不停在訪問中說選舉主任不應對參選者的申請書和聲明等進行調查,只可點齊所需文件。

假如奧巴馬在申請書上聲稱自己是香港人,交齊一切文件,但還在傳媒說自己交的是假資料和假聲明,那選舉主任是否亦應視若無睹,因為資料齊全便讓奧巴馬有參選資格?泛民中人可能堅持無問題,那假如用假資料的是溫家寶呢?

選舉主任如果只是點齊文件便可,我想知這職位有什麼其他工作,入職要什麼學歷,月薪是多少?是否請個懂點中、英文和收文件中學畢業生便可?

港獨份子是反政府份子,想入建制架構根本是矛盾。當然,他們進入議會不是想為香港市民工作,只是為高薪或者為搞破壞,這難道不應受譴責嗎?在97前殖民地時代香港比現在更遠遠不民主,但香港還有很好的經濟和社會福利發展,因為當時的議會還是做實事,不是如現在般事事因政治立場去爭拗。泛民、本土派、港獨為政治鬥爭,大可在其他媒體和平台去進行,為什麼定要用拖垮議會功能的方法?不過,如我以前分析過,他們很可能正正要拖垮議會、拖垮政府、拖垮經濟,因為當民不聊生時,才可「證明」現在的一國兩制不行,只有讓他們奪權才可「地獄」變天堂。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港獨者應否能參選?

港獨份子能否參加立法會選舉,繼續被炒作,在巳舉行的選舉論壇都是重點。

選舉論壇都不是說民生、說如何發展香港,都是以政治立場的吵架為主。

這些港獨份子引起的爭拗,都是因為沒有立23條的後遺症。基本法23條其中一點就是要為防止分裂國家的行為,所以如果巳為23條立法,這些港獨份子不要說要參選,可能一早巳經因違法而不能參選。

基本法23條2003年因為政府宣傳推廣失敗,條例被泛民妖魔化,引起市民擔憂及強烈反對,立法不成,從此政府提也不敢提,23條一直平反不了,更引起今次的麻煩。

香港這些年都是因政治立場去爭拗,是非觀、法律觀等都被歪曲。香港憑著以往的厚底子,民生、經濟還可以,但長此下去,遲早完。

贏了場交,輸了個家,當然是不智,不過相信有不少野心家和政棍根本不當香港是家罷了。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立法會選舉看香港搞民主

今年9月將舉行新一屆的立法會選舉,選舉氣氛越來越熱鬧。

直到這一刻,各大眾傳播媒介所報導的,是什麼人被勸退參選、什麼人分裂出黨去參選、簽不簽支持基本法聲明書等,就是沒有人報導各人的政綱是什麼。絕大部份市民都不覺得有問題,因為他們根本都不關心參選者的政綱。於是,選擇投票的根據都跟政綱無關,只是看參選者是建制、傳統泛民、本土,還是激進泛民。就算有一個參選人一心一意嘔心瀝血為香港想出好的政策,只要「招牌」不對,可能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這樣的社會風氣,只會選出譁眾取寵的政治投機份子。

這是典型的其中一個民主制的缺點,可是大部份人都不知,因為傳媒、教協、泛民等一向只以宗教形式向市民灌輸盲目支持民主,市民一早被洗腦,那還會懷疑「民主」會有缺點。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有瘋子,就有慘劇

法國尼斯發生恐襲,超過七十平民被殺,包括兒童。

世界上只要有愚蠢的瘋子,就會有這種慘劇。可恨是這些瘋子,到死還以為自己很對,很偉大。利用這些瘋子的野心家更可恥。

很悲哀,很憤怒,亦很無奈。


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何韻詩 LANCOME 事件的性質

法國化妝品牌Lancome(蘭蔻)取消與何韻詩合作的小型音樂會,引起何韻詩和政治團體體的抗議,事件據說更引至國際關注。

香港 Lancome 最初起用政治立場強烈的何韻詩,不知是基於什麼考慮。Lancome 此舉引起中國內地的官民不滿,可能招致杯葛或者封殺,以中國市場的營業額和發展前境和香港的比較,作為商業考慮,取消和何韻詩的合作,很合理,相反若果硬要繼續和何韻詩合作,那才是政治表態,是打壓了營商自由。何韻詩既然選擇(高調)去公開自己的政治立場,理應預計自己要付出代價,抑或是一直只談理想,不求實際?

有港獨份子常說港獨的代價他們付得起,希望香港人以此為鑒,想清楚是否真的付得起、是否願意付、是否值得付。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泛民自吃苦果

這幾天,因為六四紀念日,引起傳統泛民和支聯會,與本土派、港獨派、幾間大學學生會,繼續在不同論壇和訪問中互相批評,甚至謾罵。

很明顯,本土派、港獨派、幾間大學學生會最不滿支聯會的,就是後者關心到中國的民主發展。聽其言、觀其行,本土派、幾間大學學生會其實都是港獨份子,只是他們掛不掛在口邊、有沒有高調承認罷了。

回想2012年反國教時,泛民不停對全香港人,尤其是對學生,灌輸「愛國」是錯的,香港人不是中國人等意識,禁止國教科的成立,如今他們成功令青年一代疏離中國,令青年人覺得「中國人」的事不關「香港人」的事,中國有沒有民主,亦不應由香港人去推動,那邏輯上青年人又的確沒有錯。泛民及其友好傳媒和團體多年洗青年腦,如今要為悼念六四、建設民主中國去受批鬥、去辯護,是自吃苦果。

回歸前長大的香港人,在殖民教育下,沒有國家觀念,被形容為「無根的一群」,但想不到在回歸後在中國國旗下出生和長大的,竟然比上幾代香港人還沒有國家觀念,這應該是泛民等的「功勞」。

看來不少青年人,包括所謂精英的大學生,都很有港獨心態。港獨其實是不切實際,是沒有可能成功的,不知這些青年是真的不知,還是明知,只不過是想搞事。港獨,不是七百萬人的事,對十三億中國人來說,是全中國十三億人國土完整的主權問題。香港的面積不足全中國版圖的 0.1%,全香港人口只是全中國的0.5%,香港人如果要與中國為敵,如何鬥得過?要港獨,只有中央政府自願,不是香港人自己說了算。

我只擔心有些無知青年,會如疆獨般以恐怖手段去搞港獨,在內地或香港旅遊的內地人進行恐襲,到時「香港人」會被全中國人所憎恨、歧視,迫中央政府收緊對香港的管治。

其實,假設香港真的獨立成國了,有幾多香港人願意子女去受軍訓,當兵打仗?以香港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無國家觀念,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到時更多人會移民了。港獨,可能又是葉公好龍罷了。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反中央黨派因六四引發的內鬥

昨天是6月4日,不同團體搞了些不同的紀念、悼念治動。反政府、反中央團體繼續內鬥,傳統泛民、支聯會與暴力泛民、本土派、學生團體互相批評,甚至謾罵和侮辱。

幾間大學的學生會說中國民主不民主不關他們或香港人事。我不知這態度是純粹從他們本士、港獨思維去說,還是因為他們沒有影響全中國的大視野和雄心,只著眼香港這彈丸之地,七百萬人侷促於香港的島民心態。

激進泛民又說支聯會多年來仍沒法「平反六四」,証明方法行不通。這又令我想到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的境況:後期較溫和的法塔克派被更暴力的哈馬斯指對以色列不夠兇狠,但實情是無論是法塔克還是哈馬斯,都是嬴不了以色列。激進泛民就六四或是其他政治議題,總愛說泛民溫和手段行不通,所以就要行激進甚至暴力手段,這其實邏輯上巳有問題,因為方法一行不通,不代表方法二就會有成果。其實,激進泛民都巳經「激」了多年了,亦不見有任何成果,只是令泛民內部分裂,立法會的泛民得票率每況愈下。所以,激進泛民的目的,其實是撬走溫和泛民的選民而巳。

最近看了兩季《紙牌屋》(House of Cards)。故事說的是 Francis Underwood 夫婦如何在美國政圈內鬥爭和進行奪權,由參議員一步步成為美國總統。我覺得故事情節是有其吸引之處,但我覺得最獨特之處,是全劇的主要角色,可說是沒有一個好人,個個都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所以看得令人沉鬱。雖然說是戲劇創作,但如果說香港的《十年》是反映了(反政府、反中央)香港人對香港未來的憂慮,我覺得《紙牌屋》更能反映所謂「民主制」政府一樣有權力鬥爭,一樣醜惡。

政治,可以很醜惡,民主制亦不能免疫。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一店兩態度

今天到一間連鎖快餐店,叫了雞翼配餐蛋麵加飲品。我捧著載著食物的托盤找位時,餐蛋麵的湯溢了出來,把托盤上的餐具、紙巾都全浸濕了。當我找到一個剛有人吃罷離開的空位,立刻有位執拾清理的服務女員工走來,應是準備清理枱面,她留意我的餐盤都積了水,便主動提出說幫我換個托盤,本來我打算自己用紙巾把餐具抹乾便算了,便對她說:「唔使喇」,那知她回應說:「咁唔好嘅 ......」,跟著把抬上之前食客的餐盤清理並離開。

當我坐下後,拿出紙巾打算抹乾餐具時,那女員工真的捧著一個乾餐盤來,盤上還有餐具和紙巾,還幫我把食物搬到新托盤上,服務態度之好,實在是令我驚喜。我多謝了她。本來可能是不快的一餐,變成了愉快的一餐。

那位服務女員工的服務態度,巳遠超一般快餐店水平,我一邊慶幸難得平民食肆有此高水平前線員工,但亦替她可惜:我恐怕這些平價快餐店的管理人員,未必會留意員工的服務水平,就算是留意到,亦不懂欣賞、珍惜。只好在這祝福那員工能遇到好運氣,事業能有突破吧!

另外,我自問我拿著托盤走動時,動作應該是正常的穩定,湯之所以溢出,我要怪罪由於湯放得太多太滿。由於湯麵是有個蓋,要打開才看到裡面,但在溢出之後,湯麵裡的湯還是如常的滿,所以我判定是前台那位員工把湯放多了。

同一食店,一個員工馬虎工作,另一個真的以客為先,這店算是天使魔鬼混合體了。


要槍有槍,要炮有炮

馬恩國引述的「要槍有槍,要炮有炮」,引來反對派譴責,亦為建制派惹來麻煩,要為這話解說。

中央「要槍有槍,要炮有炮」,其實是事實,是常識,只是要不要用,在什麼時候用,在什麼地方用,在什麼情形下用,絕對要考慮很多因素。若果港獨份子組成軍隊,由海外國家提供軍火,甚至引外國軍隊聯合行動,武力奪取政府機構,控制傳媒,那中央政府出槍出炮,亦不足為奇。

但重點是這種可能性有多少?港獨其實在香港根本沒有市場,只是一少撮不切實際,沉迷革命浪漫,又或者是生活無聊硬要找些自以為是「英雄事」去做的人所搞的鬧劇。所以認真地說到「要槍有槍,要炮有炮」,是無必要,是自招麻煩。

最近成立了不少新的反政府、反中國政治組織。這些組織不但罵政府、罵中國罵得凶,亦互相攻擊、嘲諷。這樣的一盤散沙,不必對其認真。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城大學生代表,唉......

城市大學昨天發生塌天花事件

整個天花塌下,實在是很恐怖的事件,猶幸沒有砸到任何人,沒人死亡,只有兩人疑被塌下時引發的氣流撞倒收傷,另一人受驚,總共三人要送醫院。

見到有報導:「學生會指校方無即時疏散場內學生,認為就今次事件責無旁貸」,令我很感意外、莫名其妙。甚麼是「場內」學生?若是指發生事件的陳大河綜合會堂,被壓中的走不了,能走得的不用、亦等不到校方去疏散吧?

若果是指校內其他地方的學生,當校方不知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要疏散學生?疏散到那裡?若貿然宣佈疏散,成千上萬學生湧出來,造成混亂甚至踐踏,是對還是錯?當知道了事情性質,還需要、還應該疏散其他地方的學生嗎?

每當有事情發生,是否硬要忙不迭找人出來譴責呢?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大陸、香港,有什麼利益衝突?

聽了今天(五月十五日)香港電台的《城市論壇》,題為《參政選賢能,換人可解困?》

港台的政治立場、《城市論壇》的主持取態,相信有收聽、收看的,都很清楚,不過今天主持蘇敬恒的偏袒,比平時更着迹了一點吧?尤其是末段為游蕙禎出頭,不知是不是想上演一幕英雄救美,搏取歡心。

游蕙禎的反中立場明顯,如星島日報所報導她的言論,指「換人(指梁振英)並不能解決問題,要改變的是整個制度,問題源於特首由中央任命,『表面上的僱主是香港人,實際是幫中國政府做野』」。

游蕙禎和其他泛民、反政府人士,總是把「幫中國政府做野」說成是壞事,其實是嗎?中國政府所想,和香港人所想,是二元對立嗎?這可能是泛民自己心中的投射,因為想中國衰,把自己、把香港放到中國政府的對立面,所以不自覺亦理所當然地認為中國亦想香港衰,但事實是這樣嗎?

把香港搞衰,對中央政府有什麼好處?

只有把香港搞好,才可證明香港回歸對香港人是好事,一國兩制是成功,所以中國沒有理由想把香港搞壞。

相反,若果香港經濟、民生每況愈下,反政府者可大條道理說回歸是壞事、一國兩制行不通。所以,想香港衰的,香港衰最能有政治得益的,會是泛民和反政府者。現在泛民事事拉布,搞佔中,可能正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去拖垮香港。

游蕙禎說:「要改變的是整個制度」,那要改成什麼「制度」?有什麼「制度」能必定比現在的好、必定能解決香港的問題?民主制不是必然優勝,菲律賓、印度等行民主制多年的一樣問題多多,貪腐嚴重,就算是美國,今年的兩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和希拉莉克林頓,基本上都是差的選擇,如英國報章《The Telegraph》把兩人形容為 appalling choice (駭人聽聞的選擇),並說:「It is remarkable how a country that is so good at business, science, the arts and just about everything else can be so bad at politics.」泛民之前說通過2014的政改方案,會出現只有爛燈、爛蘋果的選舉,豈知美國這民主大國,現在卻先證實就算行民主制,這情況亦一樣可以發生。

泛民和反政府者,骨子裡目的就是要反中國,為了要達到目的,不理後果,不惜代價,就算把香港推入萬劫不復之地也在所不惜罷了。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英女皇說中方無禮,她有禮嗎?

傳媒報導英女皇批評習近平伉儷去年訪英,代表團對英國駐華大使無禮,更指有份負責接待的倫敦警方指揮官「倒楣」。

中方代表團就算是無禮,英女皇合禮嗎?若習近平今天也用同一形式,批評去年訪英給待慢了,因此要改變、終止某些行程,媒體、傳媒人會怎樣評論事件?

英方高調接待中方,大家都知是從英國經濟得益上去考慮,如今又要背後唱中方,這樣又要錢但又覺委屈,恐怕是當娼的感覺,難為了......

英國口出怨言唱衰中方,但中國未有反唇相稽,誰更懂禮儀,誰更懂顧全大局,相信是高下立見了。



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關於王維基考慮參選立法會

新聞報導知道王維基擬參選立法會港島區直選。

這消息算是來得有點突然。王維基不獲發免費電視牌,電視劇在網上播未能掀起熱潮,香港電視亦未聞再拍電視劇。香港電視基本上只繼續其網購生意(HKTVMall),但生意搞得怎樣、是賺是蝕、有否發展前境,我不知道,亦不打算花時間去調查研究。

不過,香港電視網購生意只搞了不足幾年,如果王維基有時間去搞其他東西,包括參政,我從常理去想,一是生意巳上軌道,有穩定及可觀盈利,不用花很多時間;一是生意搞不好,沒有發展前境,甚至是搞不下去,所以唯有把時間花在找尋其他出路。是前者或是後者呢?

香港搞網購,我並不看好。香港太細,要買日常用品食品,10數分鐘便可到超市、街市;要買貴價的消費品,1小時車程通常可到具規模的商場,向售貨員了解產品,電子產品更可立刻拿現貨、測試。網購成功的地方,若不是如美國和中國般地大商場相對少和遠,就是貨品價錢比街上買便宜很多,但HKTVMall所在的香港和它所賣的貨,都不符合條件。

所以,王維基有時間和意願去參政,恐怕是 HKTVMall 生意上的一個警號。

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支持一下屈穎妍

屈穎妍因為一篇題為《一場精神病人的起義》的反港獨文章,惹來反政府及其友好傳媒的窮追猛打,他們還到平機會投訴,而平機會亦已向屈穎妍作出跟進。

屈穎妍那一篇文章目的是想歧視精神病人,還是想說搞港獨的人如精神病人病發時思考有困難,應該很明顯吧?精神病人生活上、工作上、思考上可能有困難,可不是我說的,根據平機會自己的網頁,還教導精神病人如何面對以下情況:

  • 對工作缺乏持久的耐力
  • 覺得難以集中精神
  • 難以有系統地處理工作或在限期前完成工作
  • 記憶力差
  • 與上司關係不和
  • 與同事相處有困難
  • 難以處理壓力及情緒
  • 對於每日返回工作崗位有困難
  • 容易因為變動而產生情緒困擾

所以,懷疑那些搞港獨的可能有精神病,亦不是沒有理由。精神病既然可能影響病者思考,那說那些人是精神病人,算是歧視嗎?

今天看到 HKG 報的一篇屈穎妍就事件的回覆,題為《一句「精神病」招惹黃營圍攻 迫使平機會發信跟進 屈穎妍:香港已進入文字獄年代?》,結論時她說:「這些年,我愈來愈明白黃營為什麼一直以重炮擊我,不是因為我說中他們要害,而是因為我無權無勢無後台,欺善怕惡,本來就是他們的真面目。」我亦同意,不過,我相信只是一半原因,另一半是因為她在主流傳媒中有「地盤」、有讀者,亦很多時言之有理,反政府者覺得更要以十二分力去把她打下來。

她的那篇《一場精神病人的起義》也一樣,當反政府者找不到邏輯上有錯失,便只好把事情拉到「歧視精神病人」上。

希望屈穎妍不要灰心,不要讓主流傳媒中的非「反政府」聲音給全滅了。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行李事件沒完沒了

特首女兒行李事件沒完沒了。

由職工盟屬會組成的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對事件繼續不肯罷手。無他,政治打擊,當然不會留手。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總愛將事件拉到保安問題,除了說事件不依程序,但究竟有什麼保安問題,卻總是說不出。事件是否依程序,還是各說各話,但就算是沒有依程序,不就等於有保安問題。好像紅燈不可過馬路,但若果是在午夜一條明顯沒有汽車正在使用的道路,就算是不依法例紅燈過馬路,是犯了法,是不依程序,但不會有行人或車輛的安全受危險。

之前我已寫了兩篇關於事件的網誌,解釋過為何行李處理手法合理,沒有保安問題,及是多贏局面,這裏不再累述。

今次行李事件上有什麼安全問題,就是聽不到一個合理解釋,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就是口號式說不合程序所以影響安全,目的是要恫嚇市民,扮有的放矢,然後就要梁振英跪低。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炒反政府人士很艱難

早兩天明報解僱了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安裕),惹來泛民一些議員及明報一些員工強烈不滿。明報解釋解僱是因為節省資源,而不只裁減了姜國元一人,但反對者認為是基於政治原因。

我沒有看明報,對姜國元更不熟識。明報給我的印象是較親泛民,對香港政府、中國政府批評較嚴苛。今次姜國元被解僱,究竟真是如明報官方所說,抑或真的是政治考慮,我當然不知道。

不過,這次事件,令我回想起幾件類似情況,如吳志森被港台撤去主持職務李慧玲被商台解僱,當時都被說成是政治原因,但事實是港台、商台在解僱事件之後,繼續其反政府、反中央立場,所以所謂政治原因,已從時間證明是錯的。

多次事件只肯定了一件事:一間機構無論因為什麼原因,如果想炒一個高調反政府人士,會很困難。所以,請這些人工作,易請難送也。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流動充電器的荒謬

對很多人來說,流動充電器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經常要隨身攜帶。流動充電器被俗稱「尿袋」,因為當它為其他電子儀器充電時,就像病人帶着尿袋般,因而得名。

流動充電器算是近這十年才出現的東西。我沒有認真去考究過它的起源,但我相信和手機不可換電池,但電量又經常不足以支持一天的使用有關,罪魁禍首可能是 iPhone 。

我覺得流動充電器是很荒謬的產品。在 iPhone 之前的手機年代,手機的待機及使用時間都是遠超一天,反而當時的手機大多可以換電池,所以高用量用戶只需隨身帶後備電池,隨時可以更換。

現在這流動充電器方式,不單攜帶時較笨重,而且電力由充電器過到手機電池亦需時,在街上亦時有見到有人講電話時,要同時拿着手機和充電器的怪現像。由於充電的過程不是完美的,一定有能量流失(例如以發熱形式),所以是虛耗了能源。另外,可直接替換進手機的後備電池,既是流動電力儲存,又可直接換進手機使用,相反充電器中的鋰電池只是作為過渡儲存,沒有實際用途,其實是浪費資源。

所以,流動充電器其實是因手機的不切實際電池量,加上手機的不切實際設計,被迫衍生出來的荒謬產品。

不過,我相信起碼有人會歡迎這產品:鋰電池生產商。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黃毓民的自辯

立法會議員黃毓民2014年在行政長官答問大會涉嫌向行政長官梁振英投擲玻璃杯,被控普通襲擊罪,他選擇自辯。

他和其他反政府喜用暴力政客,被控已不是新鮮事,根據以往,他們要找大律師為其辯護,應該不會有什麼困難,尤其反政府的法律界人士多的是。今次他選擇自辯,用意耐人尋味。

可能因為特首被召為證人出庭作證,傳媒都作特別處理,將黃毓民與梁振英在庭上的問答作詳細報導。從報導,黃毓民不斷糾纏於一些與控罪無關的問題,例如其實梁振英驚不驚等,我覺得是浪費時間、自取滅亡。

控罪是懷疑他投擲玻璃杯,所以被控普通襲擊罪,所以只要控方證明他有投擲玻璃杯,而這行為是歸入襲擊,便是罪成。梁振英當時驚不驚、以前遇投擲物件驚不驚、之後驚不驚、有沒有表現驚,都是與定罪與否無關。

若果被襲者要表現驚慌才算,那以後任何人在類似情況,難道都不能嚇呆,必要驚呼狂叫,驚惶失措,以作記錄?

如果黃毓民如此自辯竟然可以脫罪,後果相當可怕。因為如果連投擲水杯都不是襲擊、沒有後果,那可以想像將來在立法會、在城市論壇、在任何政治聚會,會水杯橫飛。這是否社會應收到的訊息?

所以,黃毓民現在算是自鳴得意、自我感覺良好,其實跟《大時代》裏的丁蟹自辯差不多。

「少數人」可以做成什麼感覺

在香港,「少數人」即是多少人?

當然,「多」、「少」是主觀、是相對。50%應該算是一個分界線,少於50%便是少數,但可能是49%或者低至1%。

但在香港這700多萬人口的社會,少數人可以做成什麼效果?

坐滿大球場,只需4萬人。所以要坐滿大球場去表達政治訴求,不用1%人口。

「最佳影片」票房《十年》,票房是600萬港元,以票價每張60元去計,是10萬人次,不到1.5%人口。

其實,5%人口,即100人中只有5人,以全港700萬人口去計,便已經是35萬人了!

所以,就算只是少數、甚至極少數人的行為,已經可以給人「很多人」的觀感,再加上有立場傳媒的推波助瀾,便可以將「少數」變「多數」,再吹噓成全港市民。

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覺間潛意識盲目地跟了「多數人」的行為,不過,其實可能是跟錯了。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2016全港大專辯論比賽:論全民退保

昨天(4月17日星期日)晚上九時,無意中聽到港台一台播出的全港大專辯論比賽的總決賽。本來這段時間,我會收聽港台二台區瑞強的《二千靚歌再重聚》,今次算是機緣巧合。

這次的辯題,是:「香港應推行全民退休保障」,正方是科技大學的代表,反方是嶺南大學的代表。對於這個已經在社會上討論多時的敏感議題,我的感覺是社會上最響亮的聲音,是支持所謂「全民退休保障」,即不進行審查,每個長者都派錢的方案。我說「最響亮」而不是「最多人」,是因為我對傳媒或大學民調的中立性有懷疑。

類似的題目,香港電台的節目《眾言堂》亦曾經進行辯論,那次的辯論者有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嶺南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何濼生,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碧樺依,辯論後由143個在場觀眾投票,結果是支持全民退保的是54%,反對是42%,支持者較多。(詳情見相關港台網頁。)

說回這次大專辯論比賽,本來我預計在大氣候下,都會是支持全民退保的會勝出,豈知竟然由反方嶺南大學勝出。本來勝敗可能只是反映雙方的辯論技巧,但更有意義的,是有兩個評判在評論雙方表現時,說評判的共識,是這議題對正方較困難!他們有此共識,可代表在幾個有識之士並在客觀分析下,不論貧富的全民退保,其實道理上是有明顯缺憾。(今次辯論有五位評判,包括立法會立席、廣播署長、高等法院法官、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大律師公會執委。)

有興趣,可於一年內到相關港台網頁收聽。

另外,在 YouTube 也可找到現場錄影(相信是非官方的)。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若果絕不能由他人將行李帶進禁區

見到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認為「航空公司可視乎實際情況按乘客需要提供服務」的強烈不滿反應,不知若有以下情況,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認為是誰之過,社會大眾將有何感想:

有一個將搭飛機乘客,已經過安全檢查,到達登機櫃位前,才發覺遺漏了手提行李,他於是立即通知在場航空公司職員,並要求立即取回,因為該行李內有他的心臟病藥物。

「行李內有我的心臟病藥,請讓我出去取回行李吧。」乘客稱。
「那不可以,你一離開,我們便不能再讓你乘此航班。」航空公司職員稱。
「那你安排人幫我從大堂把遺失的行李拿進來吧,我記得位置,亦授權你們對行李進行一切X光掃瞄或搜查。」乘客無奈提出。
「那又不可以,因為行李必需由乘客拿進禁區。」航空公司職員說。
「 什麼?這又不可以、那又不可以,那你有什麼建議?...... 哎...哎唷...」乘客氣憤之下,心臟病發,捧著心口軟在地上。「我要立刻吃藥,...... 求求你 ..... 立刻幫我把行李拿來吧.... 求求你...」
「對不起,不可以,我們絕不會幫你拿行李入來的。你放心,我們會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很快有人救你。」航空公司職員說。
結果醫護人員趕到,乘客已經失救。

以上虛構情節,希望不會發生,但以前曾經有明愛員工默守規矩事件,性質是類似,其他機構應要汲取教訓。

這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不只是堅持不可有彈性,而是要求取消現有的彈性,證明政治令人盲目。

另外,有人不斷強調引用什麼「國際的航空業界也有普遍的規定」,行李「必須自己從禁區外帶入境」。其實所謂「必須」,應是指正常情況,若果不依這情況,機場當局可以作任何安排,包括安排或拒絕讓行李由他人經安檢後送入禁區。正如:紅燈不可過馬路,但若果你是衝過去救個快被車撞的老人,難道亦要受罰麼?又例如:乘客禁止落鐵路路軌,但見到不少稱讚見義勇為的乘客跳落路軌救人的新聞,難道這些人又要因落路軌而受譴責麼?

假如類似遺漏行李事件,不容許有彈性處理,那如果該旅客決定改搭另一航班,那會發生什麼後果?
  • 首先,該乘客可能花了更多時間甚至金錢。
  • 行李處理的地勤人員要將該乘客的行李,從機上找出和卸下來,要知行李可是堆疊在一起,要取出某行李,是要體力勞動的。
  • 另外,卸行李需時,預定的起飛時間可能會錯過了,要另覓空當,那全機二、三百乘客便要延誤行程。
這對遺漏行李乘客、行李處理地勤人員、同機乘客是三輸安排,就是為了默守一句死規矩,值得嗎?合理嗎?

所以,我想就算今次當事人不是特首女兒,處理方法可能都一樣,以達至三贏。今次惹來反政府人士的瘋狂批評,正正顯出「特首」有的「特權」,可能是被人針對的「特權」。

傳媒大部份都被有特定政治立場者所壟斷,香港人怎可能明辨事非。可悲。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是什麼來歷?

新聞報導

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第二度發表聲明,要求民航處處長羅崇文交代,登機前的乘客及行李安檢是否已名存實亡;並警告他若未能於周二限期前交代,或會動員機場靜坐。

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這樣積極,我想嘗試了解一下這組織,但不易呀 ,用「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作關鍵字去 Google ,只找到相關新聞及網頁,就是找不到官方網頁,幾經嘗試,才發覺一則今年3月17日(少於一個月前)的報導,原來這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是由「本地3間空中服務員工會,包括英航工會、國泰航空公司空中服務員工會及港龍航空公司空勤人員協會」所組成。

不知是否成立得太趕急,到現在連官方網頁亦未有。看來有時間發表聲明和靜坐,沒時間搞其他事 ......

3間組成工會,全都是職工盟的會員。今次事件這總工會如此積極,原因是什麼 ......... 你懂的。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特首女兒行李事件

昨天,蘋果爆「黑幕」,指懷疑特首施壓,令女兒遺漏了的手提行李經他人送進機場禁區。泛民、反梁振英議員及傳媒,當然已判其有罪,強調事件涉及機場保安問題。

事件昨天剛曝光,誰是誰非,這一刻其實很難去判定。我認為事件的重點,是:如果遺失行李者不是特首女兒,是一般市民,航空公司及機場保安方面,會如何處理?是否一定不會幫事主把行李拿進禁區?若果事主覺得該手提行李內有其必須品,例如證件、藥物、貴重物品等,若不能及時拿回行李,要改乘另一班機,那已寄倉行李,要從飛機上眾多已堆疊行李中退回,要花多少時間,會否延誤飛機起飛時間,對其他乘客是否最好安排?

有人擔心的保安問題,就算平時正常安檢,隨身行李亦只是在入禁區及登機前經過X-光機,由機場人員決定是否有問題,那如果該件遺漏了的行李,一樣經過同樣審查,看不到有增加了對飛機安全的風險。而且,由於這種情況很特殊,可以進行更嚴謹的檢查,例如打開行李進行更詳細檢查,進一步降低風險。

將心比己,若遺漏行李者是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人,你會想事件如何處理?

且說原來有鐵律或合理原因,遺漏了的行李不可如現在報導的做法,那問題應變成:如今的不恰當做法,是特首施壓,或是機場人員、航空公司人員主動優待名人?若果是前者,那梁挀英及其家人當然要受責;但若是後者,那錯不在梁振英及其家庭了。

所以,究竟今次處理方法是否有問題,若有,責任在誰,現在這一刻,我不如很多議員、傳媒般肯定。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再談《十年》

之前已為《十年》獲得35屆金像獎最佳電影這事寫了一篇網誌,到今天還是聽到、看到不少對這事的討論,我亦想再說一下。

有些支持這片獲獎的人,說未看過這電影,沒有資格去反對。一般來說,這個說法是對的,但從客觀事實,一部在其他所有獎項都未獲提名的電影,有可能會是最佳電影嗎?有些人當然會說「可能」,但在世界各個影展的歷史裡,有這樣的先例嗎

若果同意《十年》獲獎並非實至名歸,對《踏血尋梅》、《五個小孩的校長》等的不公平,這些人良心上是否過得去?

有人說投票過程涉及很多人,不可能操控,這其實很難說。根據報導,在有提名後,第二輪投票的過程是:

提名名單出爐後,將交由「第二輪五十五人專業評審團」及金像獎十三個屬會,以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再進行第二輪評選,前者比重佔百分之五十五,後者 佔百分之四十五,投票選出最後得獎電影。第二輪五十五人專業評審團知名人士組成。而金像獎十三個屬會亦包括電影導演會、電影編劇家協會、電影美術學會、 電影剪輯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等。

且說五十五人專業評審團很公平,要操控不易,但佔百份之四十五比重的會員投票,卻有操縱賽果的可能。撇除《十年》,若55個專業評審對其中兩、三部電影各有喜好,那可能每部電影在55人的投票中,各有55%除3,即大約18%的票,那若能操控其他45%會員投票部份,絕對可控制結果。

由於沒有相關歷年的投票數字,若果以往會員投票部份的投票率不高,那只要今年讓有反政府、反中立場的從業員多註冊成為會員 (即「種票」),再去投票,便可控制投票結果。這情況絕對有可能,因為我留意到曾經在經濟通網站的民意網上投票,每次的議題,投票人數一般都不超過一、兩千,但有一次題為《旺角騷亂你滿意警隊的處理手法嗎?》的投票,投票人數在某一天突然飛昇至超過15,000人,本來千多人認為「滿意」佔大多數,最變成終只佔14%的少數!這個示範,正好顯示出反政府、反中人士的手法和動員能力。

今次《十年》的操控,反政府人士都沾沾自喜,對政治干預不覺得羞恥,其實很是可悲、可笑。若果中央政府或親中人士有心搞對抗,可以成立一個電影公司,開拍一、兩部電影,聲稱有幾千、幾萬人參與,再註冊成為電影業屬會會員,再去操控賽果,到時今天認為「沒有操控」、「不可能操控」的人,可以怎樣?

今次事件,又是一次口說「追求民主」而不惜放棄公平、放棄是非黑白的例子。不過,已是司空見慣,不覺得意外了。

四月九日續:

聽到電台主持說:有人用「電影不應涉及政治」作理由去批評《十年》是不對,我不知是否真的有人用這理由去批評《十年》,電影題材當然可以涉及政治,亦經常有涉及政治,要批評和反對的,是政治不應干預電影製作,亦不應因政治原因去操控賽果,親共、親政權的不應,反共、反政府的亦不應該。

霸佔了傳媒的可以不停散播謠言和歪理,只不知有幾多香港人能有批判性獨立思考......

四月十一日續:

得知對於《十年》為何沒有獲得除最佳電影外的其他題名,電影人舒琪有一「解釋」:

金像獎所有獎項,除最佳影片乃頒予給整個製作團隊外,其他都是頒給一個部門的主創者(可以多人,但都要屬於同一部電影的同一部門)。這項規定使《十年》無法合資格報名競選最佳電影以外的獎項(包括最佳新導演),因為它任何一個部門都”只“屬於一部短片。

不知這個爭拗發生了多天才突然出現作為解釋的「規定」,是有明文,還是潛規矩?因為在電影金像獎中網頁的參選資格,看不到這項規定,只有該網頁中關於「新晉導演獎」,才有明文規定「參選人必須是參選電影的唯一導演」。

且說真是有這限制,舒琪的意思是,若沒有這限制,這部《十年》其實亦會有資格入圍其他獎項?舒琪可否舉些例子,例如那幾個獎項的提名?是否可勝過《踏血尋梅》?

舒琪剛成為新政黨「香港眾志」的創黨會員兼常委,明顯有強烈政治取向。舒琪這是「解釋」,還是想掩飾政治干預選舉呢?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觀後感

越來越少看電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戲票越來越貴,所以每次決定花錢買票看電影,都要先考慮清楚。

今天去看了《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Batman v Superman : Dawn of Justice》。看這片的最大原因,主要是去看特技,和作為看下年將推出的神奇女俠前的序幕電影。如果把這電影作為新超人《超人:鋼鐵英雄 Superman : Man of Steel》的第二部,我倒不太感興趣,因為之前第一部,我覺得感覺非常一般,主線算是跟隨以前基斯杜化李夫的超人電影第一、二集,縱使有非常高超的電腦特技,都沒有什麼驚喜,看後沒有什麼感覺。

這次《蝙蝠俠對超人》,專業影評把它批評得體無完膚,比之前《鋼鐵英雄》要差很多,令我去看這電影的打算有些猶疑。不過,它的美國本土和國際票房尚算不錯,而且還有些陰謀論說影評差是因為有 Marvel 漫威作為幕後黑手,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去看。

我對這電影算是滿意,感覺比上一集超人好。首先,對我這個非漫畫迷,故事橋段算是有新鮮感,所以在兩個半小時的觀影過程,不覺得悶。電腦特技當然不用懷疑了。劇情是否合理,作為科幻超級英雄電影,不用太認真吧。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十年》「佳」在何處?

昨天舉行的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年》獲得「最佳電影」這重要獎項。

本來,和運動比賽不同,電影獎項這類藝術性比賽,很難有客觀標準去評定,但是,今次這部《十年》的勝出,實在是造馬造得太離譜吧?在其他17個它可參選的獎項(撇除「最佳兩岸華語電影」),不但沒有獲獎,連提名也沒有,它憑什麼贏取「最佳電影」?它「佳」在什麼地方?

這好像一場運動會,有人在各項比賽中都三甲不入,竟然獲得全場總冠軍,合理麼?公平麼?

最佳電影頒給了《十年》,對拿下7項大獎,包括最佳攝影、最佳新演員、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編劇的《踏血尋梅》,是否公平?

我想知在歷史中,奧斯卡金像獎或者香港電影金像獎,有沒有這種先例?

這種以政治立場去影響賽果,如果得獎電影是親政府、親中央的,一定會掀起泛民、反政府傳媒的口誅筆伐,相反由於《十年》是反政府電影,反政府人士和傳媒完全不覺得有問題。這種雙重標準,叫著「民主」去行獨裁的行徑,又一次表露無遺。

香港電影金像獎,原來是為政治服務。「公信力」?哈哈哈,笑話一個。

後續:
本人有另一篇網誌關於《十年》這次得獎的更多討論。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奧巴馬說民主制的一個缺點

昨天看明珠台《氣候危機 Years of Living Dangerously》最後一集,節目內訪問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其間他說了一個民主政府的缺點:

政治上極難做到的事情之一

是要民主政府即時處理一些

長遠才看到好處的事

或不行動的後果,幾十年後才看到

不是想用這原因去否定民主制,只是「民主」不是萬能,更是有其缺點,不應迷信民主,更不應用破壞法治、影響民生的方法去追求民主。


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青年的痛苦

最近從傳媒聽到一些理論,說現在的青年很痛苦,其中的原因包括看不到前景、買不到樓等等。很多傳媒中人把這些「問題」歸咎於政府。

我是公共屋邨長大的。少時候,父母只會辛勤工作,養活一家,從不想過有需要買樓。香港的公屋福利,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了,甚至是好得過份,因為一分配了公屋,基本上是永不用遷出,富貴如立法會議員甚至發了達,亦只需交富戶租金便可。所以,最窮的香港人,有公屋這安全網,不用為住去憂心。所以,要為買不到樓而愁的,理應不是最窮的那些人。不是最窮,卻發愁,那是不懂得知足,我認為是不值得同情。

無綫明珠台近這兩個月逢星期三晚9:30正在播影一輯關於地球氣候惡化的記錄片,名為《氣候危機 Years of Living Dangerously》,其中有數集都提及天氣造成對民生的破壞,不單有發展中國家如孟加拉,甚至有美國受颶風摧毀家園無家可歸的美國窮人。這些為生計、為有瓦遮頭的人所「愁」的,和香港青年買不到樓的「愁」,誰是愁之有理,誰是自取煩惱,無病呻吟,應該很明顯。

香港青年如果因為買不到樓而愁,甚至要生要死,只是顯出他們見識少,在互聯網資訊年代,卻只有「本土」島民心態,坐井觀天。

現今香港,大學多了,學位多了,大學生多了,可惜人的質素卻低了。


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濫用「市民」

對於政客、官員、記者、電台主持等常說「市民」什麼什麼,很是反感。
除非講者是指絕大部份市民,否則不要說「市民」,應說明「部份市民」、「有市民」等,加入量詞。
當然,不排除有講者是有心誤導市民,混水摸魚,扮言者無心,實在是強姦民意。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學生自殺,誰之過?

近期有多名學生自殺,令人難過及惋惜。

報導,「教協表示,非常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又批評教育局未有正視問題」。

記得一、兩年前,富士康內地廠房,發生很多名員工自殺,富士康飽受譴責及批評。

若果將今次學生自殺事件和富士康事件去對比,學校、教師不應更有責任嗎?教協竟然轉移視線到教育局?

學生成績不好、學業壓力大,老師應體諒學生,讓學生明白學業成績不是人生的一切,天生我材必有用,為學生找尋條正確人生路,現在還有所謂「生涯規劃」,老師應和學生一起找一條學生有興趣、有能力的路。學生如是因學業成績自盡,要找責任人,老師和學校是不能逃避。

教協不呼籲學校和教師檢討,還為學校及教師推卸責任,甚至借用事件去進行政治打擊,手段未免太卑鄙了。

5傳媒毋須交七警片

早前,律政司向高院要求頒令5家傳媒機構,提交關於曾健超疑遭七警毆打及他在龍和道花槽上向警員淋潑液體及拒捕,未經剪輯的新聞原片,以及相關攝影記者身分,今天被高院駁回。

我從新聞自由角度去看,覺得判律政司敗訴,並非不合理,反而報導引述負責的法官張慧玲的判詞,我不很明白。

據引述,張官認為:「同意無綫一方指,所有未經剪輯的有關片段已於公眾領域播出」,若果無綫所言是真的,那將片段再交一次給律政司,又有什麼問題?不過,無綫所拍的相關片段,恰恰一秒都不用刪剪,全都可以百份百播出,亦已經全播出 ......,合常理嗎?

張官又指:「未見得片段對於調查案件可有甚麼重大價值,或能協助控方證明有關一連串事件的時序」,我不知張官憑什麼作出這結論。張官是法官,不是案件調查方面的專材,任何證據能否幫助調查,可如何幫助調查,應該由調查方面的人去分析判定。舉個極端的例子:對很多普通人都覺得微不足道的蛛絲馬跡,在福爾摩斯眼中,卻有大量有用資料,所以,只要是與案件有關的證據,若憑張官的判斷去取代警方的專業判斷,不單可能有缺失,更可能是超出一個法官的職責。

應否交出所有影片,我認為只應從法律賦予報導機構新聞自由等權利,相對警方有的搜證法律權力,純粹從法律去考慮。若法官加入其他方面的考慮,恐怕是人治了。

不過,法律,已經從「不外乎人情」變成「非旁觀者所能明白」,以上我普通人的意見,法律上是錯了亦不奇怪。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因何被拉倒

《版權(修訂)條例草案》的修訂最終被拉倒,泛民和甚至不少建制派議員,說是香港市民憂慮云云。其實,這只是表面上的理由。

今次草案,已經包括很多轄免,絕大部份市民日常情況下,都不會受到影響。不過,「版權」這東西,是創作人的資產,對其他絕大部份市民來說,是他人的資產,不去保護它,甚至佔用它,對自己是有益無害,所以都不理會草案能通過。而且,聽(泛民和反政府傳媒)說好像草案比現有的版權法嚴苛,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得它被拖垮。

有些議員因為政治原因,於是繼續抹黑政府,逢政府草案必反;另外有些議員議續不理是非,不向市民解釋對錯,而是盲目去滿足市民的錯誤要求,於是也對草案懶理甚至反對。

《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是個法律議題,難得當兩個律師會都表示贊成通過,議員卻繼續去反對,可見議員的道德水平和取態。且當議員不是盲目擦市民鞋的擦鞋仔,恐怕亦是慈母多敗兒中的慈母。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少數派大哂?

新界東補選剛結束,這兩天很多媒體訪問了勝出的公民黨楊岳橋,在訪問中,他一再說泛民在議會內是少數派,所以開立法會會議時圍主席台等激烈及不合規行為,沒有不妥。

民主的最根本及重要精神,就是少數服從多數。若果有時有些人可以決定少數不用服從多數,相反多數要被少數控制,這還是「民主」嗎?這是強權獨裁思維!

我知道泛民會說現在的立法會功能團體界別不公平,所以他們不可能成為議會的大多數。是嗎?現屆立法會,泛民有9個功能團體議席,若果泛民在地區直選的35個議席中,能取得27個(77%)或以上,便可成為多數,參看1998年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泛民取得20個地方直選中的15個,即75%,所以要取得7、8成地方直選議席,並非不可能,尤其是泛民有很多友好傳媒、教協、記協等為其宣揚。

所以,若果泛民是真的相信民主,不應將「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天條歪曲及離棄,而是應該堅守,讓市民看到不全面給泛民議席的「惡果」,那市民自會在下一屆立法會選舉全力支持泛民。今天泛民因為是「少數派」而心安理得去破壞「少數服從多數」,那就算讓你泛民將來成為立法會最大勢力,建制要以「少數派」去搞破壞,那時泛民又可以怎樣?再搬出應該「少數服從多數」?

所以,如果泛民不是不信香港市民,那可能是明白不少香港市民看穿他們不是真正為香港好,他們不可能在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多數,所以泛民不能用「民主」的方法去抗爭。

民主制,泛民自己都知其實不是必然可行和必然優勝,打著「民主」去行獨裁,是因為「民主」這招牌夠吸引,很多祟尚名牌的人會盲目跟隨罷了。


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新東補選:我的分析和分享

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已經結束,結果是出乎我意料,由泛民的楊岳橋勝出。

本來我以為泛民(反政府)有多人出選,反而建制只有周浩鼎一人,在泛民分散票源下,周浩鼎會輕易勝出,豈知竟然輸了。

我非常失望,於是拿2012年立法會的選舉結果和今次的結果,認真分析比較一下,有以下結果。

首先,2012年不同政見的得票率如下:

  • 建制派(葉偉明團隊,龐愛蘭團隊,葛珮帆團隊,田北俊團隊,陳克勤團隊):166,578票 35,84%
  • 較溫和泛民(劉慧卿團隊,張超雄團隊,蔡耀昌團隊,范國威團隊,湯家驊團隊):148,091票 31.87%
  • 激進泛民(陳志全團隊,梁國雄團隊):86,337票 18.58%
  • 黃成智團隊:21,118票 4.54%
  • 方國珊團隊:24,594票 5.29%
  • 其他:18,027票 3.88%

今次新界東各參選人的得票率如下:

  • 劉志成: 2,271票 0.52%
  • 黃成智:17,295票 4.00%
  • 周浩鼎:150,329票 34.75%
  • 梁思豪:1,858票 0.43%
  • 方國珊:33,424票 7.73%
  • 梁天琦:66,524票 15.38%
  • 楊岳橋:160,880票 37.19%

比較一下,可以得到以下觀察:
  • 黃成智的得票票數和得票比率,都比2012少
  • 方國珊的得票票數比2012多了,得票率多了2.5%
  • 周浩鼎的得票跟2012建制的得票比較,票數少了,得票率亦少了 1.09%
  • 梁天琦若果和2012陳志全和梁國雄的總得票去比較,票數少了,得票率亦少了 3.2%
  • 楊岳橋的得票和2012溫和泛民的總得票去比較,票數多了,得票率多了 5.32%

所以,我認為投票選民中,建制的支持者輕微少了一些。激進泛民中,2012年投票給社民連和人民力量的選民,有相當數量的人都不能接受本土派,所以投給梁天琦的票少了,反而轉投日趨激烈但還相對溫和的公民黨,令楊岳橋成為最大得益者。

看來發生佔中後、立法會不斷拉票、年初一晚的暴亂之後,原來覺得泛民所作所為有害社會的市民,並沒有增加,支持建制的,還是支持建制,反對政府的,還是反對政府。所以,今年的立法會換屆選舉,我相信還是由反政府方面贏得較多議席,他們會繼續用盡方法拖垮香港,讓香港人受苦,再推諉政府、推諉政制。香港前境看不到光明,可悲 ......

另外,今天留意到蘋果日報的蘋論,題為《無底線抗爭是「打着本土反本土」》,明顯是不認同梁天琦的所謂本土派的行為。梁天琦的票源,相信會是和激進泛民的票源重疊,如今這樣批評本土派,不知是恐怕本土派真的會搞亂香港,還是怕本土派會取去一些「聽話」的激進泛民的議席。

不過,蘋果和一些反政府傳媒多年洗市民腦,把香港政府描繪成世界上最差的極權,那血氣方剛的年青人打算去武力把它推翻,不能說不合理,現在又如果想叫那些青年不要進行「無底線抗爭」,如何自圓其說?

養大隻食人老虎,現在要牠不要吃人肉,恐怕太遲了。



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青年人」的想法

今天是新界東立法會補選的日子。從一些新聞訪問,聽到一些青年人說會去投票,並說成年人不懂他們的想法,成年人「離地」云云。之前,又聽到不少言論說現時年青人看不到出路,甚至絕望。

我自己不是青年人了,自己亦沒有子女,不過,親戚中有經常接觸幾個中學生或剛大專、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他們找職業都不很困難,生活過得很自在,對政府和社會亦沒有什麼怨氣。

所以,不知是我剛好接觸到的是佔少數的年青人,抑或是憤世嫉族的年青人霸佔了傳媒焦點。那些人怨成年人不懂得他們的思想,我倒承認我真的不了解他們,他們不要任何建設,反對高鐵、反對港珠澳大橋、反對第三條跑道、反對商業發展等等,相反要「保育」,要「集體記憶」,要農地,那社會沒有大發展,如何製造多些高薪工作和機會給年青人?這些年青人既要(看似)「鋤強扶弱」、「守護現狀」的良好自我感覺,但又要有多些「出路」,是要魚與熊掌兼得的妄想,得不到卻又要將責任怪罪於政府。

有一些年青人既鄙視大財團、大機構,自己創業又說困難,並經常將「地產霸權」,「租金貴」拿來做不能創業的理由,又怪罪政府。其實,現今這一代可說是歷來創業最好的年代!租金成本最貴的生意,是零售、飲食業等要地舖的,若果青年人想搞的是這些傳統生意,那是亳無創意,而且要有成就,搞這些傳統生意亦很難有突破。青年人應該要搞的,是與時代同步的,與科技同步的。想想 Facebook 、淘寶網、小米、甚至王維基的 HKTVMall,全都不需要街舖。不懂利用現代科技,只懂和只想搞些傳統生意的,才是最可悲的跟科技「離地」!

那些人生路上走了十多廿年的年青人,遇到生活不順,只懂怪罪社會,推諉於政府,是真正可悲的失敗者。他們淪為反政府團體的打手,把社會的安寧摧毀,更是令人氣憤。

可幸,我身邊的年青人,都不是這類人。

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我對新界東普選的預測

今天看到了一些將於後天舉行的新界東補選的民調,多數都指民建聯的周浩鼎和公民黨的楊岳橋大幅領先其他參選人,而周和楊兩人的支持度相近。

例如這個 Now 的報導

楊岳橋支持度有兩成二,較周浩鼎多兩個百分點。
黃成智和梁天琦則分別有一成支持度。
方國珊,劉志成和梁思豪支持度則少於一成。
超過兩成六的被訪者未決定如何投票。 

我對這些民調的可信性非常懷疑。首先,一向以來,建制和泛民的支持率是4成比6成,對上一屆2012年立法會選舉,更是4成半對5成半,之後沒有跡象建制支持者大幅轉投泛民。

今次建制派基本上只有周浩鼎一人,所以按理他起碼應該有4成多的支持者才合理。相反,非建制的陣型中,除了公民黨的楊岳橋,還有激進的本土派梁天琦,較中間的黃成智,還有方國珊,這三人都會分薄楊岳橋的票。若果根據上面的民調指黃成智和梁天琦各有一成支持度,那楊岳橋大概最終只有五成半減去兩成,即是不多於3成半左右的得票率。

所以,我預測周浩鼎會勝出。

(另外,雖然之前已經有很多傳媒舉辦了N個選舉論壇,但我大膽說一句:這些論壇大部份市民都不會看,看了也不會影響他們的選擇。)

於2016年2月29日更新

我的預測失敗了!
民調的結果比我的準確,是楊岳橋贏了!
我個人非常失望。我對這個選舉結果的感受和分析,會在另一篇網誌詳細講一下。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天堂、地獄,一念之間

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沒有絕對的自由,獨裁制下的社會沒有,民主制的社會下一樣沒有。

若果以為香港換過泛民所要求的「真普選」,問題便可解決,那是自欺欺人。行民主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相反就算不行民主制,不代表問題不能解決。

例如官商勾結,民主社會中發生的例子,我建議看看最近的金像獎熱門電影《沽注一擲 The Big Short》,想想為何沒有一個美國的大銀行家、政府官員為金融海嘯被控入罪,有沒有官商勾結。

再想想,以前香港殖民地時期的不民主時代,為何好像生活比現在快樂。

我不知道現在香港是否如地獄,香港的失業率在世界標準來說,是極低,基本上是全民就業,所以要找份工賺份工錢得個溫飽,並不困難。雖然我沒錢買最好的電子產品、錦衣玉食、每年外遊,但我用1千元不到的電話,幾十塊錢的衣履,吃快餐店的平價飯或者自己煮,我都覺得生活蠻不錯。而且,最重要的是身體還好,不過,萬一健康有問題,香港還有平價政府醫療,不如美國般,沒有買醫療保險便可能病死街頭。

香港,是天堂還是地獄,可能只是每個人的主觀選擇。

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

旺角暴亂無損法治?

看到標題為《譚允芝:旺角騷亂損法治言之尚早》的報導,以為又是什麼泛民歪理,為暴徙掩飾,看完了報導內容,覺得怎麼像是邏輯矛盾,再想一下,可能明白言者之意。

首先,報導引述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指「旺騷亂破壞法律和秩序,但認為指事件破壞法治是言之尚早」。既然是法律被暴徒破壞了,怎麼不是破壞法治了?再想一想,明白了!我想她的意思是:有人犯了法,但只要他被法律制裁,那法治還在。如我這理解正確,我倒同意她的說話。報導未有詳細解釋,只是突出「無損法治」,為什麼呢?有否關係到報導機構 Now 的政治立場呢?

不過,就旺角暴亂事件,我有另一點想問譚允芝:小販當晚非法擺賣,有人要求政府不去執法,更阻止相關政府人員執法,那是否鼓吹有法不依、破壞法治?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港大學生會新會長孫曉嵐認為港獨可行

見到《港大學生會新會長孫曉嵐認為港獨可行》的報導,令我感慨不已。

我很想她解釋一下,如何「可行」?她可否描繪一下如何進行,過程對香港有什麼影響,會否有成功可能,假設竟然成功獨立,香港將來的政經將會如何?

藏獨、疆獨搞了多年,疆獨份子更進行不少針對漢人的恐怖手段,完全不見有「成功」的苗頭,台灣兩個執政黨都不敢主張台獨,一直奉行「不統不獨」,因為如真的聲稱搞台獨,台灣恐怕會被中國武力收會。藏獨、疆獨和台獨都不見得可行,為何孫曉嵐會覺得港獨可行?

從沒聽過一些實事求是、理性、腳踏實地的人會認為港獨可行,包括絕大部份泛民中人,真的想知孫曉嵐如何得到「港獨可行」的結論。

港大學生會會長?唉 ......


林淳軒的外貌年齡與實際年齡

學民思潮活躍成員林淳軒,隨了近期因被懷疑參加旺角暴亂被捕外,亦被控前年九月二十六日晚上,衝擊政總公民廣場時扭傷保安員右拇指,但被裁判官馬保華判罪名不成立。(更多詳情見相關報導《學民林淳軒政總襲保安脫罪》)

我見到馬官判他無罪的原因,令我不很理解。我不敢說馬官有沒有錯,因為雖然常說「法律不外乎人情」,但很多時法官的判決都非我所明白,而且,有時下級法庭判了罪,可能又被高等法院推翻;高院的判決,又可能被終審庭推翻,所以現在馬官這判決有沒有錯,很難說得準。

不過,且說說我這普通市民對馬官的判決原因的一些疑惑吧。根據報導,馬官認為「警方以『接力』方式認人,與事主對施襲者的形容存有矛盾」,據我理解「矛盾」是指受傷保安指施襲者是「一名年約三十五歲、身形肥胖男子」,而林淳軒是二十二歲,所以有很大年齡差距。可以肯定,該保安是根據施襲者的外貌、體型去判斷年齡,所以林淳軒雖然只有二十二歲,但他外型會否被人誤認為三十多歲呢?我看他的長髮兼髮線嚴重後退,加上胖胖的身型,很有林盛斌的味道,而林盛斌已年屆36,那憑外貌去判斷林淳軒大約35歲,不合理嗎?

馬官又認為「警方以『接力』方式認人,每一棒都不能出錯」,這我又是不很理解。在所有要追捕匪徒的案件,除非是受害者親自去追捕,那一件不是「接力」?例如你不幸遇劫,你到警察局報案,當值警員先接「這一棒」,把你所說的記錄,有齊疑匪資料後,可能再「交棒」分發給其他為數不少的巡警、刑警去進行調查和追捕。所以,怎會有不是「接力」的情況?

所謂「每一棒都不能出錯」,恐怕不是事實吧?因為人總會犯錯,不可能「每一棒都不出錯」,更合理和現實的做法,是將錯誤排除,而排除拉錯、認錯人的方法,婦孺皆知,就是由受害者進行公平客觀的認人方法。如果今次保安員有在公平公正的認人過程中認出他以為是35歲的林淳軒,是否算是排除了「交棒」出錯的可能?

究竟裁判官馬保華所判是否正確,大家自己想吧。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何時應「站在雞蛋的那方」?

在年初二凌晨旺角暴亂事件發生後,絕大部份人都譴責行使暴力的暴徒示威者,就算泛民如公民黨的小罵大幫忙,都要先譴責暴力,再將責任來過乾坤大挪移,轉到政府頭上。

今天,從收音機聽到一向立場反政府的健吾,搬出村上春樹的名言:「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為理由,認為泛民不應該譴責暴徒,應該無條件去支持「反抗」的「小數」,才是村上春樹的真義。健吾又質疑不少人不是「無條件」去支持「雞蛋」,可能是因為沒有看過村上春樹的原文。

我沒有看過村上春樹的作品,我只是俗人一個,不太懂得欣賞藝術。不過,因為很多反政府政客都喜歡引用村上春樹這名句,我倒特意去看了一下。看過之後,我認為大部份人的理解都是從自己的政治立場去理解和把村上春樹的演辭斷章取義,包括健吾。

村上春樹這名句,是出自2009年他領取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文學獎時的得獎演說,他是以英文去進行該次演說,所以演辭原文是英文。我從網絡上找到了英文原文

關於「雞蛋那一方」的那句,上文下理是這樣的:

"Between a high, solid wall and an egg that breaks against it, I will always stand on the side of the egg."

Yes, no matter how right the wall may be and how wrong the egg, I will stand with the egg. Someone else will have to decide what is right and what is wrong; perhaps time or history will decide. If there were a novelist who, for whatever reason, wrote works standing with the wall, of what value would such works be?

村上的確說:「無論高牆有多對雞蛋有多錯,我都會站在雞蛋那一方」。他跟著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要由其他人去判定」。

這正說明雞蛋可能是錯的!

那為何他要不問是非地永遠站在雞蛋的那方呢?絕大部份恐怖組織、自殺恐襲者,都是反社會、反某些國家的少數份子,是「雞蛋」,難道村上春書認為亦要無條件支持他們嗎?

其實,他有解說,他認為「如果有一個小說家,無論基於什麼示因,寫出支持高牆的作品,那些作品有什麼價值?」

這個觀點可以理解:小說和藝術創作,如果寫一些大部份人都知道、同意的,那對大眾便沒有衝擊,的確是沒有很大藝術價值。無論我這理解是否村上的心中所想,有一點是村上的意圖很明顯:他是在說藝術創作,不是在說一些要大家跟隨的生活或政治取態!

若果明知雞蛋是錯,還是要支持雞蛋,那是盲目支持,是非不分!

演說的後部份,把「雞蛋」推演至「每一個人」,「高牆」引用成「制度 The System」,並將每個人放到和制度對立:

We are all human beings, individuals transcending nationality and race and religion, fragile eggs faced with a solid wall called The System.

是如此嗎?應如此嗎?如果每個人都必定要跟制度對立,那何必要有制度?何必要有政府?對制度不滿,是否就應與其對立呢?是否就只有對立呢?議會的作用,就是讓平民透過議員去討論法律,改變社會,完善制度。若果對制度或任何人不滿,便擺自己在對立面,那如何會有「雙贏」?沒有制度能滿足所有人,若果人人都以對立和鬥爭作為手段,寸步不讓,那鬥爭、戰爭何時了?這和古時蠻荒部族仇殺時代,有什麼分別?人類幾萬年進化出來的文明,是否多餘、沒意思?

當自己的思想、喜好、目標與大部份其他人不同時,是應該浪漫悲壯地以卵擊石,還是看清楚為何自己與其他人不同,是眾人皆醉抑或是自己當局者迷?

藝術創作,可以不問是非永遠站在雞蛋那方,但真實生活,人應該站在對的一方!



村上春樹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
村上春樹獲頒耶路撒冷文學獎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香港大學學生會盲撐暴亂

看了香港大學學生會的《永遠站在反抗者一方 港大學生會就二月八日旺角之役聲明》。

永遠站在反抗者一方」?那當年六七暴動,暴徒四處縱火,滿地土製炸彈,港大學生會都支持暴徒?這難道不是盲目支持、盲撐麼?這種只看「招牌」去分對錯,肯定是不理性、不公平、不科學、不妥當,但竟然是所謂香港最高學府的學生會的立場,還自鳴得意,不知羞恥地公開聲明,香港大學淪落如此,叫人唏噓。

一場暴亂,港大學生會將它變成「旺角之役」,不只是將事件的對錯分明變質,而且港大學生會是否認為:輸了一場「戰役」,將來會發動更多「戰役」,達到「戰爭」的最後勝利?

看文章內文:

「食環署連日巡查,趕盡小販自力更新」?

香港小販擺賣,是有法律管制,食環署依例執法,是合法合理,相反如果有法例不去執行,是枉法。而且如果有法可以不依,那何時要執法、對誰要執法,誰去決定?這不是法治淪為人治?這些小販除了農曆假期這幾天,都不會在那裡擺賣,其他日子,一定另有生計,難道這幾天擺賣,便是他們全年的收入所依,這三日禁止他們非法擺賣,便會「趕盡小販自力更新(生)」?

非法小販擺賣會衍生很多衛生、行人安全、黑社會陀地、對合法食肆不公平等問題,大學生按理有超過一般市民的智慧,是竟然不知道,抑或明知但不去考慮?

「警方又配備盾牌、伸縮棍、胡椒噴霧、紅黃旗幡等到場,刻意挑起民憤」?

明明是食環署人員先被圍受威脅,警方之後才到場,警方本是持防暴盾佈防,是有裝備暴徒先主動衝前撞向警方,這些從電視新聞都清楚看得到,港大學生會竟然顛倒黑白,用心之黑但手法之笨,令人哭笑不得。

「連番衝突過後,警員 PC5619 不顧流彈誤中途人之險,於群眾中鳴槍兩發,終引燃熊熊抗爭烈火,蔓延旺角街頭」?

將這場暴亂,簡單把成因總結為「
鳴槍兩發,終引燃熊熊抗爭烈火,蔓延旺角街頭」?電視畫會清楚見到開槍是個沒有防暴裝備的交通警員,被暴徒瘋狂追打,在同袍和自身生命受威脅,才向天開槍,是典型的嗚槍示警,從這幾天各方面的主流意見,基本上都認同,唯獨是永遠站在反抗者一方」的港大學生會,才會有不同領會

「耳聽槍響劃破長空,眼見槍管直指頭顱,豈不膽裂心顫?那數百市民見狀,克服怵惕恐懼,群起反抗還擊,實為大義之舉」?

不「膽裂心顫」,有很多可能,正如恐怖份子亦願進行自殺式襲擊,亦可能是明知警方只會向天開槍,只要不是迫得警方太過,大可「群起反抗還擊」,繼續以眾凌寡。

實為大義之舉」?見到這種美化、崇拜對抗執法部門的言論,尤其是出自所謂香港最高學府,令人心寒,亦令人心傷!

「如果 PC5619 因恐懼而開槍,敢問市民慘遭黑警棍揮腳踢,又當如何?」

黑警所為,當然是不法,要被檢控懲罰,但大學生的想法竟然是因為其中小撮黑警所為,便「你做初一,我便可以做十五」?不是應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麼?學生會這種邏輯,恐怕是藉口、歪理罷了。

「面對逾百萬人爭取真普選的民意,依然不聞不理。港人忍無可忍,遂於雨傘革命奮起抗爭,設障開傘,持盾擋棍」

你有「逾百萬人爭取真普選」,反對你那種破壞法紀去爭取的手法,亦有逾百萬人,你怪政府「不聞不理」,你自己何嘗不是?不過雙重標準,是這些人的一向作風,是一脈相承。

「一如臺灣候任總統蔡英文所說:『天色漸漸光,這裡有一群人,為了守護我們的夢,變成更加勇敢的人。』」

不少香港人也想有安居樂業的夢,你們會否照顧?當港大學生會引用民進黨候任總統蔡英文的話時,會否記得當年台灣民主普選出了一個貪贓枉法的民進黨總統陳水扁?蔡英文或者任何政客,究竟是忠是奸,永遠要待時間去驗証。另外,台灣人2006年反陳水扁貪污的「天下圍攻」行動,要陳水扁下台,和平阻塞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與台北車站廣場幾星期,最後自行和平散去,港大學生會會否也贊同?抑或覺得他們以破壞法紀、打警察、放火,才是更進步之舉?

我不曾入讀港大,但亦讀過大學,自身感受其實大部份大學生都是學業為重,對學生會事務的參予不多。亦因如此,少數對政治有興趣、有企圖的學生,便可輕易入閣,變成學生會的話事人,利用學生會的名義,去發表代表學生的言論。若果我這理解是錯的,原來大部份港大學生真的是認同這份《旺角之役聲明》,那我只好嘆一句:今時今日的香港大學,不過如此。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猴年年初一暴亂有感

今早起床,從收音機知道昨晚旺角發生暴亂,感到痛心。

我聽香港電台,記者還訪問葉國謙,其中一條問題是警方開兩槍,是否反應過敏。港台又訪問了蔡子強,蔡子強又「分析」說是政府未令社會傷口癒合云云 ..... 總之就是把責任明示暗示拋給政府。

我沒有再立即去收看視像或報章報導,因為不想看,怕又看到些同情暴徒、為暴徒行為合理化的泛民言論。

香港社會算是富饒的,亦有綜援、政府醫療等社會保障,就算很多人咎病的住屋問題,其實亦有一半家庭是住在政府資助房屋,所以香港的生活其實比世界大部份國家都好。但是,人心是不會滿足的,沒有人會「知足常樂」,於是,當生活上、人生際遇上有不如意,便會憤憤不平。大部份人面對不順境時,亦不會問是否自己的問題,當有政客、傳媒把政府描繪成大反派,是大家失敗的唯一原因,大家都欣然接受,而且深信不疑。為什麼政府是「大反派」呢?政客便說因為政府「不民主」。於是大家在西方民主國家的文化洗腦下,覺得這「解釋」很合理 ...... 至於近期很多南亞「難民」到香港來的,有不少是來自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大家又不去質疑為什麼民主大國會有這麼多「難民」,不會覺得「民主」原來不是靈丹妙藥,民主國家不一定是天堂。

很多泛民、傳媒、教協、記協都是政治形態先行,若犯事者是「泛民」或反政府人士,便會諸多容忍,甚至縱容。好像今次事件中,有無綫、香港電台得記者被襲至流血、被阻止採訪,無綫和港台(不得不)作出譴責,但記協到這刻仍未表態,換了施襲者是警方、應已高調回應了。

大部份市民在泛民、傳媒、教師等的多年洗腦下,已經是對「民主的好」、對「政府是妖魔」深信不疑,於是反政府變成「正義」行為,不守法亦可以。社會愈亂,便愈歸咎政府,愈去進行暴亂,形成惡性循環,社會狀況愈變愈差。

要短期令香港市民對「民主」進行客觀批判性思考,根本不可能,不少市民亦可能因為中「民主」毒已深,無藥可醫。

對香港愈來愈心淡 ..... 難道是離開香港的時候?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從TSA看反國教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題為《吳克儉冀加強價值教育 學民思潮指為國民教育翻版》,內容為:在一個香港電台的訪問中,教育局長吳克儉指「是時候重新加強品德價值教育,推動學生認識一國兩制,推廣和諧同法治精神。」港台引述學民思潮,批評教育局早前的基本法教材套,仍有偏頗問題;又小學校長認為現時社會對政府無信心,難以自上而下推動國民教育。

當教育局一而再,再而三,要學校不要因為TSA去操練學生,坊間的TSA教材是太深,學校不應採納給學生使用,學校和老師還是置若罔聞。

相反,在國民教育方面,學校、教師如果發現教材有問題,又會覺得不能反抗,必須完全跟隨他們聲稱有問題的指引和教材?

對TSA,學校可以如此反叛, 對國教,學校覺得必定要盲目跟隨,這是否精神分裂?

教協根本是個政治色彩強烈,反政府立場鮮明的組織。只要從政治角度去考量,教育界這種反TSA、反國教的矛盾邏輯和行為,便很易理解了。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我看戴耀廷的「雷動計劃」

2014「佔領中環」發起人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再有政治搞作,提出一個「雷動計劃」,呼籲非建制派政團、組織及市民合作,在今年立法會選舉爭取35個議席。(更多資料可見相關報導。)

報導又引述戴耀廷,說「非建制派要再奪得額外議席,不是無可能」。

35個議席,是立法會總議席的一半。戴耀廷目標泛民取得35席,即建制亦只得35票,相信是因為根據基本法附件二,政府提出的法案,要獲得出席會議的全體議員的過半數票,才可通過,那理論上,如果全體議員70人出席,那「過半數」,政府便最少要36票。

現屆立法會,地區直選的35個議席中,泛民只比建制多一席,是18與17之比,(這一刻是17比17,因為湯家驊的空缺還未補選,)再看回歸後歷屆地區直選投票率的趨勢,泛民的得票率是每況愈下,且說2016年下跌趨勢戲劇性回昇,但不會有大幅增長吧?那泛民要取得35票,必定是要增加功能團體的議席,但泛民一向說功能團體「不公平」,是建制派的天下,但顯然戴耀廷經過分析後,認為泛民大幅贏取功能組別議席是有可能,這正好間接指出泛民是一向用藉口,不願努力去爭取罷了。

且說戴耀廷如願得償,泛民得到35個議席,那泛民可以把所有政府法案否決,成為超級破壞王,拖垮政府、拖垮香港,對香港是好事嗎?當然,我相信泛民會聲稱不是要「拖垮政府」,是要令政府「聽泛民、市民意見」,但我看到泛民的事事以政治先行、切割所有中港聯繫、寸步不讓、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獨裁作風,我不相信泛民有正式否決權後,會和政府理性談判,反而應該會更咄咄迫人。

不過,我看不到泛民會有可能於2016年立法會拿到35席。是戴耀廷有獨到分析,還是我這閒人的直覺較準,且讓時間去證明吧!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YouTube 立法會會議直播

今天,無意中發現原來 YouTube 上有一條立法會會議直播頻道,以下為該頻道及一些最近期上載影片的一幅截圖:


看到這條頻道,不禁有些奇怪:立法會有此 YouTube 直播,竟沒有什麼宣傳?除了這疑問之外,見到最近這些影片,累積瀏覽人數只有數百,頂多過千,是否反映了其實真心有興趣和肯花時間去留意立法會的香港人,事實是少得可憐?和無綫那些網上節目重溫的點擊率,是極大反差。

我看了一下直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令我懷疑這其實並非立法會官方頻道。且看一下這幅直播截圖:


在螢幕的右下角,見到「謎米」的標誌,而謎米是蕭若元的網站,立法會難道會和他合作嗎?會授權他使用立法會標誌嗎?

另外,這頻道的畫面,是轉載自港台數碼32台的,港台有否授權給謎米呢?之前鄭經翰數碼電台d100因擅自轉播香港電台的節目「晨早新聞天地」,被香港電台控告侵犯版權,被罰60萬,難道港台會授權謎米去直播其節目?那豈不是厚此薄彼?應該不會吧?

若果這真是條偽官方頻道,若發佈偏頗或誤導資訊,影響可大可小,希望政府、立法會或港台能夠跟進。



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香港電台新聞斷章取義

見到雅虎香港登載的港台新聞,題為《林鄭稱不知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內容 無能力與泛民討論》,內裡相關描述為:「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說,不清楚《版權修訂條例草案》的內容,如果泛民議員希望與她討論某些修訂是否合理,她無能力這樣做。」

為什麼林鄭會有此說呢,原來林鄭原話有給予理由,就是相關版權條例不是政務司司長工作範圍。版權法一向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負責,是蘇錦樑管轄範圍,由蘇錦樑去解答,不單更合適、更合理,亦更符合權力下放(delegation),避免上司事事插手(micromanagement)的不良管理方式。

港台如此報導,我覺得是斷章取義。至於是有否居心,見仁見智吧!


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改革投票制度

世界上的民主投票,是指一人一票,只要是達到某一年齡,基本上是18歲,是某地方、國家的居民,便可投票。其實,這是否公平?

極端一些的例子,一個弱智人士,亦可以投票;一個收了可能低至一百幾十賄款的人,亦可投票;一些對政治毫不關心、毫無認識的人,因為參選人自稱「民主」或「建制」便去投票等等。這些人的一票,同真正關心政治、關心社會的人的一票,份量相同,合理嗎?但從我的觀察,這些低質投票者,佔選民不少部份,可能還是大部份。不信,可試一試問身邊有投票的人,知否立法會議員有多少人,看有多少能答得出?

社會的運作,是複雜的,要把社會去管理得好,是很專門的,容許一些對政治和社會沒有興趣或時間的人去投票、去左右大局,根本是不理想。正如一個病人要進行手術,要進行會診,難道是沒有任何醫學知識的人也可參與和左右治療麼?

所以,要讓每一票更有意思,更能代表投票人對政治和社會有多關心,應對選民進行最起碼的篩選,或者為每一票加權。

最基本的篩選,可能是在登記成為選民時,要進行小測驗,問一些最基本的政治和社會選擇題,把一些不合最低要求的低質選民篩去。

另一種方法,是每次投票,選票上都隨機有些最基本的政治和社會選擇題,選民的作答成績會用作為該票加權,減低那些低質票的影響力。

這些篩選或加權,當然令投票更加複雜,點票更花時間,但應該更能讓真正關心社會、肯花時間去了解政治的人,選出更合適的議員、官員。而且,隨著科技進步,很多以往可能很花功夫、很花時間的程序,都可用電腦化去解決,變成可行。

隨時代和科技進步,應該為一人一票開展優化了。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立法會又流會

立法會今天又再流會

泛民議員和他們的支持者覺得達到目的,又說如果建制議員如果出席,便不會流會,責任是在建制派云云。

議員不出席會議,的確是不對的,不過,其中一個辯護理由,是明知泛民要進行拉步,參予會議是聽泛民議員說廢話,浪費時間,虛耗生命。所以,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應該更積極和有效限制議員拉布,並及時剪布。

今日泛民覺得是拉布成功,毫無歉意,是短視,因為若果有朝一日泛民成了多數,建制派成了少數,到時建制用同一手段,泛民是作法自斃。

若果泛民真的是信民主,真的覺得大部份香港市民是有政治智慧,真的覺得香港有行民主的環境,應不要流會,在議會內痛陳利害,讓市民明白是非,若果真的有議員是反白為黑,投了不該投的票,那將來立法會換界,那選民自會把有問題議員踢走。

不過,泛民當然明白自己不是全對,亦明知絕大部份市民都沒有興趣、耐性、知識去理解法案,傳媒亦只報結果,不會把討論理據和細節告知市民,所以議員都懶得去認真辯論。


立法會,嘥錢、嘥時間、嘥氣,建議來屆減少議員人數,每邊派數人做代表可以了。